完整社区来了!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徐静马道军
写在前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华山路111号,邻里中心三楼。建邺区兴隆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向阳、宋跃金,月安社区党委书记邹鹏,走过一群正在排练舞蹈的居民,来到一处约200平方米的空间,对照着手中的《月安社区建设完整社区试点信息表》《完整社区建设标准对照表》讨论起来:“‘一个托儿所’这项,我们基本达标。”“场地是有了,不过,还需要与月安幼儿园共建。”
这样的场景,近半年来隔几天就要来一遍。
去年11月,住建部、民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社区服务功能,打造一批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样板。包括月安社区在内,我市有5个社区入选完整社区试点建设。
按照我市方案,完整社区试点工作为期2年,应每半年汇总一次项目落实情况。第一个半年即将过去,试点社区有哪些变化?积累了什么样的经验?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什么?连日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怎样算“完整”?
软硬兼备,内涵丰富
做手工、学跳舞、唱歌、下棋……每天,江北新区顶山街道吉庆社区普斯康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都充满了浓浓的欢乐气氛。
这个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不仅有康复室、娱乐室、阅览室、老年大学教室,还配备了智能健康体检设备、智能护理床等有科技含量的老年产品,为社区内有需求的老人提供日间照料、专业康复、上门护理等全方位服务。
“每周我都会陪着老伴过来做康复,医生护士都很专业。老伴做康复的时候,我就到楼下阅览室看会书。做完我们就在这儿用午餐,营养均衡,很适合我们老年人呢。养老服务中心开在社区,给老年人带来了很多便利。”67岁的王芝兰满意地说。
与“夕阳红”相应,“朝阳”们在吉庆社区也得到极大关注。社区内有“长颈鹿”雅苑西路幼儿园、鼓楼幼儿园江北分院、慧乐幼儿园,0—3岁婴幼儿能享受安全可靠的托育服务,3—6岁幼儿则得到普惠性学前教育。
提供电信、理发、家政等便民服务,还有24小时警务自助区,居民可以进行签注、身份证等自助办理……
秦淮区秦虹街道扇骨里邻里生活中心相当于一家“小型综合体”——一楼为社区服务大厅和社区商业,二楼是党群服务中心,三楼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工坊”里有理发、家政、维修等中老年人钟爱的便民服务,简餐、咖啡、鲜花绿植等小店则是清一色年轻人“心水”的潮牌。
谁能想到,七八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棚户区。经过提档升级,如今的社区邻里中心,成了居民家门口的一道风景线,作为全国首家集“街道党建、政务、文化、公益、标准化社区商业中心和社区康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还获得“全国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创新示范工程0001号”殊荣。
“无论是来休息也好、参加活动也好,都有足够的空间和场地,这里成了我们‘第二个家’。”扇骨里社区居民告诉记者。
吉庆社区、扇骨里社区,和鼓楼区下关街道多伦路社区、建邺区兴隆街道月安社区、栖霞区尧化街道尧新社区一起,成为我市完整社区建设试点社区。这五个社区有一个共同特点——“软”“硬”兼备,即综合治理体制较为完善、基础设施较为完备。
名词解释
完整社区
完整社区,是指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备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全覆盖的物业管理和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且居民归属感、认同感较强的居住社区。
完整社区有一个共同特点——“软”“硬”兼备,即综合治理体制较为完善、基础设施较为完备。
完整社区概念的产生可追溯到2010年。两院院士吴良镛指出,人是城市的核心,社区是人最基本的生活场所,社区规划与建设的出发点是基层居民的切身利益。不仅包括住房问题,还包括服务、治安、卫生、教育、对内对外交通、娱乐、文化公园等多方面因素。既包括硬件又包括软件,内涵非常丰富,应是一个“完整社区”的概念。
如何建“完整”?补短板,以点带面
“建设完整社区是从微观角度出发,进行社会重组,通过对人的基本关怀,维护社会公平与团结,实现社会和谐。这就需要我们规划和建设社区时,从传统的关注物质形态的规划,向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转变。”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小武表示。
记者了解到,我市试点围绕“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打造宜居生活环境、推进智能化服务、健全社区治理机制”四个方面开展,通过两年补短板,真正发挥试点社区以点带面的示范带动作用。
社区服务设施补短板
月安社区,位于河西中心地区,辖区面积0.5838平方公里,由4个小区组成,服务居民4045户12000余人。这里已有一个邻里中心、一个月安生活广场、两所幼儿园、两条商业街、一个社区综合服务站、一个区级养老服务站点、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对照《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部门指导分解表》20项建设内容,月安社区完全达标的有15项,基本达标3项,不达标2项。主要缺项在托儿所、公共活动场地、无障碍设施、公共绿地和社区文化等方面。”邹鹏告诉记者。
打造社区文化公园,增加景观设施,配置休息座椅,约1200平方米;打造社区公共活动场所,配置体育健身器材200平方米;打造24小时便民服务驿站、公共健身休闲步道、漫步长廊……在月安社区,这些民生短板正加快补齐。
试点工作重点之一是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包括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幼儿园、托儿所、老年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建便利店、菜店、食堂、邮件和快件寄递服务设施、理发店、洗衣店、药店、维修点、家政服务网点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新建社区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既有社区通过补建、购置、置换、租赁、改造等方式补齐短板。统筹若干个完整社区构建活力街区,配建中小学、养老院、社区医院、社区警务室等,与15分钟生活圈相衔接。
生活环境要更宜居
出门见景、推窗见绿、书香相伴、精神富足,优越生态环境与丰盛文化“大餐”兼备。这,就是宜居社区该有的样子。而这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记者注意到,此次尧化街道尧新社区计划投入3500万元,建设生活邻里中心、月桂园社区生活广场,改造停车场、尧新大道等。下关街道多伦路社区计划投入6650万元,打造宜居街区,滨河步道慢行系统,改造建设社区公共服务、小游园、多伦路片区立体停车设施。顶山街道吉庆社区计划投入200万元,完善社区及公共活动绿地设施、提升小区智能化服务、引入养老及医疗服务等。
在打造宜居生活环境方面,试点社区将加强基础设施改造建设,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完善设施运行维护机制;推动社区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和充电场所并设置相应的消防设施,建立微型消防站;建设公共活动场地和公共绿地,推进社区适老化、适儿化改造,营造全龄友好、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鼓励在社区公园、闲置空地和楼群间布局简易的健身场地设施,开辟健身休闲运动场所。
智能化服务加速推进
智能路灯集智能照明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环境感知系统、信息发布系统为一体;智慧跑道能够帮助居民记录、分析运动数据;高空抛物摄像头实时监控、电梯预警装置防止电动自行车进梯入户,加上新增的烟感报警设施,小区安全等级全面提升。同时,所有智慧设备接入“云上顶山”智慧小区平台。
在吉庆社区,记者看到了“智慧小区”的现实模样。
顶山街道吉庆社区在江北新区首试首创了“智慧小区”生活场景,辖区内的阳光帝景、静雅嘉园均为试点小区。用科技为居民打造更便利的生活环境,用数字化治理赋能居民生活,这里的居民笑称住在顶山“顶呱呱”。
试点工作在推进智能化服务方面,要求引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促进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发展;推进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与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智能家庭终端互联互通和融合应用,提供一体化管理和服务。整合家政保洁、养老托育等社区到家服务,链接社区周边生活性服务业资源,建设便民惠民智慧生活服务圈;推进社区智能感知设施建设,提高社区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社区治理机制须更健全
社区如何改,居民说了算。
为了让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扇骨里社区在改造前,通过上门入户征求意见,填写居民问卷,测量搜集小区基础设施数据。秦虹街道扇骨里社区居委会主任曹丽萍介绍,在扇骨营35号小区整治改造过程中,社区网格员上门走访,发放并收回问卷调查300余份,多次召开议事会,并将群众诉求反馈给相关单位;在改造中,注重加大智慧小区建设手段,以“人防+技防”切实改善老小区管理。
健全社区治理机制是试点工作的另一重点,包括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社区协商机制,搭建沟通议事平台,推进设计师进社区,引导居民全程参与完整社区建设;对于涉及社区规模调整优化、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改造、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功能配置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开展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有效对接群众需求,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培育社区文化,凝聚社区共识,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
目标是什么?社区“新陈代谢”,解决“城市病”
规模不合理、设施不完善、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物业管理覆盖面不高、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是我市不少社区都存在的“城市病”。
“当务之急是,要以城市体检结果为基础,找出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补齐设施和服务短板。”胡小武认为,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社区就像其中的细胞。构建规模适宜、功能完善的社区“细胞”,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病”,让城市有机体更好地“新陈代谢”,进而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建设完整社区,空间不足、见效不快,怎么办?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倪咸林教授指出,建设完整社区,需要从上到下给予进一步关注,需要相关部门更加积极地担当穿针引线的角色,盘活社会资源,特别是在如何释放新空间的问题上多下功夫。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民生诉求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在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与时俱进为社区做加法。
值得一提的是,完整社区建设聚焦群众关切的“一老一幼”设施建设。老人和儿童大部分时间在社区度过,通过建设完整社区,以老人和儿童适宜步行距离为服务半径,配套完善养老、托育、综合服务站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有助于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从好社区到好城区。随着完整社区的建设推进,城市生活将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倪咸林认为,“完整社区”是宜居城市的基本空间单元和社会服务单位,这一概念的提出和实践,将有助于解决我国住区规划建设当前面临的诸多困境,同时也将为老旧小区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提供有力抓手。随着完整社区建设上升到国家层面,这一规划创新成果在各地的实施落地,必将有力推进我国人居环境的高质量发展。
据悉,住建部下一步将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发挥好试点先行、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完整社区覆盖率;指导各地扎实有序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配建居民最需要的医疗卫生、养老托育、文化体育等社区服务设施;深入推进物业服务企业发展线上线下生活服务,为居民提供定制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指导各地探索建立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机制,促进城市管理服务下沉,着力推动完整社区建设。
社区迭代,当“未来”“智慧”与“社区”相结合,一幅生动鲜活的美好画卷已徐徐展开。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